×
民族艺术

李苦禅:金钱的圈子只产生值钱的艺术,信仰的

李苦禅? 作品

对于李苦禅的人格,即使是齐白石老人,经过了许多事情的考验后,也是大加赞赏的。

就是在这种境界上,禅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伦理学,即我们可以把禅看成“重建人类性格的涵养”。因为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只能触及自身人格的外层,而不可能引起内心深处的震颤,“即使宗教意识被唤起的时候,多数人也是将它轻轻地放过去,而内心没有留下艰难奋斗的印迹。因此,我们是生活在事物的表层上,我们虽然也机智,也聪明,但我们所产生出来的东西却缺少深度,缺少真实性,也不诉诸内在的情感。有一部分人甚至创造不出任何东西,只能产生一些表现他们浅薄的性格和缺少真实体验的模仿品。”

在我看来,忽略了李苦禅的画论,只是在他的片言只语中探究他的深义,是极其可惜的事情,虽然他的画论不像潘天寿那样有专门的著作,但精辟的、闪光的语句却不少。这有如中国宗教史上最伟大的禅师,虽然只有几个字留下来,却是尽了一生努力才获得的最真实的体验。

“气”虽然在每个人那里的理解角度不同,但它却以激情、生命意志的形态代表了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国哲学的深刻意蕴,也经由对“气”的领悟,化而为生动的艺术形象。

李苦禅??作品

中国传统思想家相信,葆养和培育这样一种“气”,存在着将自我发展为与天地融为一体的潜能和巨大的可能性,也将成为道德、精神和艺术之间进行转换的无穷无尽的动力。唐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行神如空,行气为虹……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劲健》);“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雄浑》)。一个“健”字,一个“雄”字,触及到了中国美学的核心问题。李苦禅说,一切虚伪、卑劣的心术,庸俗的思想,皆与真善美的艺术格格不入,“尝观在艺术上过于‘精明'者,其画总不免有浮华、浅薄、拘谨、凝滞与哗众取宠之感,这是内在气质使然。”其深层的原因,是因为李苦禅坚信:

果然不负齐白石所望,在对大写意绘画的探索中,李苦禅对人格的强调超过了对技艺的依赖。他教导学生们要摒除俗气、傲气、铜臭气、小气等,要培养侠气、豪气、逸气甚至傻气等。

虽然我不是任何一个教派的教徒,但是我却深信,只有当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达到最高境界时,才可以称为“信仰”。当明白这一点时,我们才能恍然大悟地获得一种启示:写意画的真谛不就在于此吗?它不就是一种类似于参禅悟道的过程吗?

铃木因此说:“禅主要是宗教的,却熏陶我们的性格。最好能明白这一点,深刻的精神体验只产生并变化在我们人格的道德结构中。”铃木还指出,我们若想获得打开智者心灵大门的钥匙,必须经过持久而又艰难的道德挣扎。在这一过程中,有的禅师将它形容为“倒在烈火上的滚热的油”,即在此路上前进的人,一定要经受这种熔炼。

李苦禅 作品

读至此,我们才能更深入地明白李苦禅所说的震撼人心灵的一句话:金钱的圈子里只产生值钱的艺术,信仰的圈子里却产生伟大的艺术。

李苦禅? 作品

李苦禅??作品

在诗中,齐白石流露了两方面的意思:自己的画已经很值钱了,随便就可以看到有人在售卖假画;苦禅跟从自己学画,画的与自己既不一样,也不能卖钱……然后,齐白石笔锋一转,他将那些只知造自己假画的人视为“品卑之人”,在他眼中,只有像苦禅这样的人,才算做是自己的真弟子!

李苦禅??作品

苦禅绘画的魅力来自哪里?我可以列出许多方面的原因来,但最深层的,无疑来自他的人格。

李苦禅作品

国画艺术是纯洁而伟大公正之矗立者,不含一切之垢滓,不附一切之威焰权势。反之,即不成美善之国画矣。作者先具得品格及高尚之修养,方可作出好作品。艺术的大境界非大胸襟不能领悟,中国艺术一直强调艺术家的襟怀抱负,需一直向上提举,岂虚言哉!

1922年,陈师曾到日本举办中国画展,齐白石的画作因受到日本人的推重而声誉鹊起,价格也大幅攀升,于是,有许多人开始以造齐白石的假画来谋利。《白石老人自述》这样回忆说:“陈师曾从日本回来,带去的画,统都卖了出去,而且卖价特别丰厚。我的画,每幅就卖了一百元银币,山水画更贵,二尺长的画,卖到二百五十元银币。这样的善价,在国内是想也不敢想的。还说法国人在东京,选了师曾和我两人的画,加入巴黎艺术展览会。日本人又想把我们两人的作品和生活状况,拍成电影,在东京艺术院放映。这都是意想不到的事。经过日本展览以后,外国人来北京买我画的很多。琉璃厂的古董鬼,就纷纷求我的画,预备去做投机生意。一般附庸风雅的人,也都来请我画了。从此以后,我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

上一篇:凉山州第六届民族文化艺术节今日开幕!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