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艺术

贾宝锋:我的民族人物画创作之路

我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1997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就读于中国画专业。中央民族大学集中了我国在民族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领域一大批顶尖的艺术人才,终日聆听他们的教诲、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浸染,使得我对民族人物题材的绘画创作一直情有独衷、热情不减。起初我的作品是以没骨淡彩的形式来表现民族人物的生活劳作场景,比如2002年,我的工笔人物作品《花开时节》在第五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中获得优秀奖。作品描绘了六位侗族姑娘刺绣嫁衣的瞬间,现在看来非常稚嫩,需要改正的地方很多。当时并没有去过贵州广西等侗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完全凭借杂志上的摄影照片拼凑组合成基本完整的构图,因此人物关系特别生硬,画面节奏也很散乱。人物的面孔特征与表情状态都很概念,不够生动。略可圈点的地方是色彩关系的运用还相对舒服,绛红色与靛蓝色的配置将侗族基调较为准确的阐释出来,腰围与手中画布的鲜亮图案为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又回应主题,花开时节——既是十六七岁豆蔻年华的少女心花初放,又是手中绽开的花卉图案中绣入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专家的认可授予优秀作品的殊荣使大学本科刚毕业的我更增强了继续创作的信心与动力,这幅稚嫩的作品从此开启了我的艺术创作之路。

《圣域》 纸本设色 180cmx180cm 2005年

2003年我继续在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研一正值北京工笔重彩画学会举办首届“微观与精致——中国工笔重彩画小幅作品展”,当时正好上岩彩课,我将一幅名为《斑斓》的花鸟作品送去参展,意外获得了金奖的好成绩。《斑斓》描绘了一只昂首阔步的火鸡形象,作品采用纯天然矿物色、水干色等不透明材料绘制,为了区别于传统花鸟题材,选择了体型硕大、相貌奇艺的热带鸟类,也没有配置花草背景,而是用素黑的虚空氛围凸显毛色艳丽、体态卓绝的火鸡形象。作品被认可对于创作者来说是最大的鼓励,此后延续这一想法创作了大量的鸟类作品,受到业内广泛的好评。

2004年我读研二,当时疯狂的痴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像画作品,尤其喜欢弗朗切斯卡的作品。那种庄严肃穆、静谧安祥的美,令我心向往之、不能自拔。一幅《受洗的耶稣》对我启发很大,尝试着将画中人物形象与藏族女子的形象进行置换,于是就有了这幅名为《圣域》的作品。高耸矗立如同纪念碑的身形撑满了整个画面,庄严肃穆的面部不带一丝一毫的表情,悠远平阔横向绵延的背景,这都是意大利圣像画最经典的图示符号与处理方法。宗教信仰虽各不相同,但身为信众的那份笃定与平和让画面产生了一种静默宁静的美好感受,这幅作品在文化部民委与美协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中获得铜奖,让我在民族人物创作的方向找到了自信。此后延续这一构图形式将色彩转换为柔和中明度的弱对比关系,继续创作了《凡尘净土》,在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中获得银奖。

2008年正值北京举办奥运,举国欢腾。中国工笔画学会正好要举办第七届工笔画大展,我创作了名为《盛典》的工笔民族人物作品,在展览中获得了金奖的好成绩。《盛典》以圣龛三联画的形式,描绘了三位身着盛装的蒙古族少女,手捧盛满奶酒的金碗,手持红色的山丹圣花,祝祷祈福的场面。作品延续了之前对中世纪圣像画的崇拜意念,端庄的身姿、华丽的服饰、仪式感的动态,极力营造出祥和安然的画面情境。这一系列作品被前辈同行给予高度好评,冥冥中使我探索出一条民族人物绘画创作之路,或曰语言风格,即并非完整再现与直接描绘民族人物的生活场景或日常百态,而是抓住一个侧面——以节日庆典为场景,以女性人物为对象,以华丽盛装为载体,以垂立肖像为图式,以仪式动态为构架,以神圣氛围为引导,组构符合自我审美意识的画面形式与基本样貌。

《圣典》 纸本重彩 145cmx190cm 2008年

我是一个不喜欢重复别人也不喜欢重复自己的人,在画了一系列没骨民族人物作品以后,越来越觉得技法太过熟练图示太过程式的状况需要改变,于是尝试着画了一组彝族人物头像,名为《彝人掠影》,此作品参加了2009年南京举办的“中国百家金陵画展”获入选资格。这幅作品中,我采用了在厚重的皮纸上以粉质颜料浸染纸面,趁湿撞入其他颜色制造一种朦胧幻化效果的方法,再以勾勒分染的传统工笔技法进行细节的描摹刻画。大凉山彝族生活在苦寒之地,这样的贫瘠险恶环境反而造就了他们性格中坚毅果敢的特色,在这一组系列肖像作品中,我极力想要刻画出那种饱经沧桑依然坚定冷峻的性格底色,色调一改先前华丽奢靡之风,用最朴厚的蓝染之色结合深灰、浓黑谱写彝人神秘而拙朴的民族韵味。其实作品完成后我并不满意,一种手法就如同一个人的性格,不能强行模仿和盲目崇拜,没骨灵动洒脱却不够深入细腻,晕染逼真丰富也不够活脱飘逸,在和别人争局部精微雅丽的同时我恰恰丢失了整体旷达洗练之美。

上一篇:8场演出多维感受传统艺术与民族文化,2021思南赏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