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遥望与絮语 ——余欢地民族风景绘画中的
——余欢地民族风景绘画中的色彩境域
韩文超 / 文
出于对民族地域人文风景的偏爱,近年来在红色题材美术创作之外,余欢地逐渐开始将更多精力倾注于民族题材这一领域。对于民族与地域的概念理解,在长久以来的观念积淀过程中,这对词语在日常的使用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近乎无法分割的思维关联。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各地特色鲜明的风土人情,而风物人文的地域性差异在各个民族地区则显得尤为突出。同处中国西南地区的黔、桂、滇三地,作为少数民族分布相对集中的省份,聚居了包括侗、瑶、白、苗、壮、布衣、仡佬等在内的众多世居民族,这些民族以各自别具风情的民族建筑、服饰、生活习俗、文化传统而为人们所关注,影响并成为众多艺术家竞相表现的重要题材。
一、从黔北遵义到“大山下的村寨”
《大山下的村寨》即是最能够体现这种黔北地域民族文化滋养的作品,同样是描绘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景,在余欢地的这件作品中看不到流俗的风情化表现。厚重而又极具特征的山头遮云而立,以绝对的体量营造了画面空间,从而云山的形体在第一眼便印入心间,给人以民族地区的气质与观感。聚而成片的木构建筑与标志性的四柱框架的寨门、鼓楼,使人在进入画面去阅读的下一刻,确定是一片大山脚下的侗族村寨。而画面的整体色调是与山体的厚重相统一的,重色山体与冷灰色天空的基调中,灰蓝与黄色的村寨屋顶相互映衬;远离喧嚣的沉稳画面与带有生活气息的暖黄色,将作者与观者的感受相互联结在一起。这种起于生活环境滋养,又在持续的艺术创作中不断积累形成的经验与感受,也同时延伸到了其它相关民族题材的作品创作之中。
二、遥望的静谧与阳光的絮语
作为侗族的最主要聚居地区之一,贵州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分布着全国近半数的侗族人口。顺山溯溪而建的大利侗寨便是众多侗族村寨中极具代表性特征的一个。对于这个有着五百年历史,可上溯至明清时期的深山寨子来说,这里天然的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与纷扰,即使道路已然贯通入村却依旧出入多有不便。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而下,忽地一个转弯,俯身望去一片青山环抱古木葱茏的村寨映入眼帘便是“大利”了。这里清溪环流、古楠丛生,木楼青瓦、石板古道与侗楼、风雨桥构成了一种与自然共生息的生存状态。
上一篇:藏博馆藏之绚烂多姿民族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