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艺术

对外汉语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华民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全世界人民都在学习汉语,全球学汉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语言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途径,中华五千年文化饱经风霜、博大精深,学习汉语有助于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式中,对本土文化的传播上任然存在不足,技术上、内容上都不太成熟。

首先,对于传播者本人来说需要较高的素养,需要满足相应的资质,并不是会说汉语的人都能成为传播者,传播的内容一定是积极向上能够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对于传播方式上也有要求,要体现与时俱进。

但事实中,满足这些要求的人只是占少数,通过母语将汉语者成为传播者还是不够的,提高本身的素养才有资格。文化传播不单单是学习汉语、教授汉语,学习汉语只是开始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小开始。实践中,我们总是强调语言的重要性而忽视文化的力量,这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是远远不够的,削弱了汉语作为文化传播的地位。媒体只是单一的传播形式,随着新的网络媒体成为最有效、最具影响力的传播渠道,多渠道传播有助于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拓展空间。除此之外,对外汉语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大众学习的要求。因为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对汉语学习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易忽略外国学习者的文化差异。

一、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象征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的富强兴旺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作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本土文化的熏陶,重塑。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在新时代展现国家力量的重要源泉,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智慧的结晶,他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仅仅陈列在国家博物馆中的一件件藏品,而是鲜活的生命,它无时无刻在发生着改变,融入时代因素,在新的文化氛围中蜕变。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中华文化传播仍然是赤字状态,传播仍然是非常有限的,主要依靠电影、书籍等传统方式,输入的占多数,输出的占少数,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于消除文化赤字,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位置。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认真研究外国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扬和传播。比如,在整个传播过程中,他们普遍喜欢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是他们难以接受的。鉴于文化传播的传播效果,有必要利用模型中的“传播效果”进行测量、检测和分析可以为改进传播方式提供良好的数据和资料。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

传播的内容是连接文化的“纽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只有传播者有效地传播信息并被受众接受,整个传播过程才有价值和意义。在汉语国际化教育的背景下,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交流必须与时俱进。然而,在实践中,传播者往往更注重语言而不是文化,这大大削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虽然传播者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庆祝中国的节日,烹制中国菜等,但他们只注重其流行形式,没有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比如,在太极拳课程中,往往只教学生练太极拳的简单方法,却忽视了太极拳形神合一的理念和太极拳内在技法。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尤为重要。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传播形式

媒体是内容的载体,分为两个方面。传统媒体包括报纸、电视等,而新兴的网络媒体主要包含互联网、短信等。大众媒体不仅要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而且要受到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必须选择通俗易懂的媒介。高校利用新媒体促进文化交流势在必行。由于对外汉语优秀传统文化的受众是外国学生,在媒体的选择方面,高校既可以利用学校的期刊、校园电台等媒体进行宣传,也可以承载新媒体等资源在线平台。这一方面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方式,使外国留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学习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上一篇:析论宪法概念民族的双重性与不平衡性一个宪法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