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艺术

德昂族腰箍文化研究

中国文化博大精神,历史悠久。中国地大物博,少数民族众多,所以各民族的文化如雨后春笋,琳琅满目,争奇斗艳。德昂族又称崩龙族,由于和傣族生活在一起,而傣族文化又居于主导地位,所以德昂族的文化受傣族文化的熏陶比较浓厚。德昂族的艺术,文化,都有傣族文化的影子,但是聪明的德昂族人汲取傣族文化的精华,融入自己的特色,形成一种独到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德昂族的文化里,腰箍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德昂族简介 德昂族,又称崩龙族,是一个非常有本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国最原始,存在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之一。德昂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疆地区,中缅边界地带。缅甸也有德昂族,与中国的德昂族血脉相承。德昂族最具特色的,便是腰箍。虽然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德昂族的文化也发生了变化,但是腰箍始终是代表着德昂族的文化符号,经久不衰。德昂族的习俗是,在女子成年后,都要在腰上佩戴上腰箍,有的是几个,有的甚至是几十个。腰箍大多用藤篾编制而成,有的也用竹子编织。加上德昂族人们喜爱银器,在腰箍上自然少不了引得装饰。藤圈的宽度,颜色,大小不一,错落有致。不仅如此,人们还在腰箍上雕刻图案,或包上银皮进行装饰,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德昂族的人们对腰箍极其重视,他们觉得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工越精致,样式越漂亮,便证明这个姑娘心灵手巧,聪明,有能力。所以德昂族的女人们也用腰箍证明自己,并引以为傲。而德昂族的小伙子,也用腰箍作为礼物,讨好自己心仪的姑娘。 二、德昂族腰箍的形成 关于德昂族腰箍这一独特文化的形成原因,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德昂族,有这么一种说法是藤篾缠腰,最早形成于唐代。在唐代,德昂族被称为茫人。唐朝实现统一大业的时候进驻南方所谓的蛮夷部落,战争频发。德昂族为了区分本族和外族的人们,便用腰箍这种形式作为标志。所以,腰箍是以一种特殊的文化方式存在,他是对本民族的保护,却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她们引以为傲并一直保留至今,形成德昂族特有的美丽。 当然,一件事物的流传总伴随着美好的故事开始,德昂族的腰箍也不例外。关于腰箍的神话传说有很多。首先是葫芦和人洞的传说。由于德昂族多生活在环境恶劣的地带,所以所受的自然灾害自然很多。据传说,在古代,德昂族部落遭受洪水攻击,洪水淹没了村庄和庄稼以及人,动物,为了保留动物和让人类继续生活下去,德昂族的保护神把人和动物装进葫芦里,把葫芦密封,让葫芦浮在水上。待洪水退去后,再将葫芦切断,因此保护了人们。葫芦里得人们回到自然中,但奇怪的是,葫芦里的女人出来以后满天飞舞。男人们想找女人配对,结婚生子。但女人总是从天空中飞来飞去,想出去。她们给男人们做完饭便又飞走了。天神听见告诉男人,用腰箍拴在女人身上,它们就不能飞走的。果然,把妇女绑上腰箍以后就不能飞,所以只能和男人一同生活下去。 三、德昂族腰箍的特点 德昂族的腰箍是由藤篾编制而成的。藤篾的宽窄没有特定的要求,姑娘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制作,编好以后漆上不同的颜色,有些妇女会在腰箍上雕刻图案,花纹,多半以各种各样精美的动物和植物为主,最常见的便是粘粘草。据德昂人传下来的说法,粘粘草是祖先迁徙,逃难时经过的地方的植物图案,因此也成为了德昂族特有的图腾。也有些妇女会在腰箍的后半部分包围上细细的银丝,薄薄的银片作为装饰,还会点缀上各色的小绒球,不仅给腰箍增添了色彩和活力,也变得更加漂亮,独特。 关于腰箍的制作,首屈一指的便是德昂族的竹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积淀,使德昂族的腰箍源远流长。由于地域问题,德昂族生活的地带有着丰富的竹资源,竹子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都非常好。勤劳能干的德昂族人们利用这点优势,所用的生活器具也大多由竹子编织而成。腰箍便是德昂族人们对竹子利用的上乘典范。虽然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手艺活,但是德昂族的人们个个精通,这也是她们的腰箍文化独特的所在。 由于不同支系的轻微差异,腰箍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花德昂的人们喜爱用草藤制作,颜色艳丽,大多采用天然的色彩,明亮,纯度高,五颜六色搭配多彩。而黑德昂和红德昂,多半用藤篾制作,颜色也趋于单一,有一部分用银片做装饰,独具特色。 四、结语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沉淀离不开民族。而一个民族的特点最基本的便是他的服饰。服饰是我们了解民族的重要载体,比文字更直观,更形象。德昂族的腰箍文化独具特色,承载了本民族的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瑰宝。在文化的长河中,民族特色一直是我们研究的特点,也是我们需要认真了解的精华。对于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让我们的中华文明,更具特色。

上一篇:民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