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探讨
一、高校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
(一)提升国人音乐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因素,具有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如今,我国的教育不断改革,不再只重视语文、数学的教育,而是力争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行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与眼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也能促进国民的音乐素养提升。多年来,我国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很大,高校音乐教育受西方音乐的影响较深,许多学校甚至只重视发展西洋乐,不重视民乐,这就有失偏颇。总之,民族音乐文化的观念未能深入走进学校的课堂、走入音乐课本中,众多音乐课的教材包含过多的西方音乐篇目,种种情况都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所以,高校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能够重新建立民族音乐文化观念,扎实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为小学、初中、高中音乐教育树立榜样,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弘扬华夏文化,丰富世界音乐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只有不断弘扬民族音乐,丰富民族音乐的种类与内涵,才能长屹于世界音乐之林。如果我国的民族音乐得不到较好地传承与发展,将会在世界音乐体系中黯然失色,甚至淡出世界乐林,世界音乐也会缺失华夏音乐,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损失。可以这么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与风貌蕴藏在民族文化、历史遗迹当中,高校进行民族音乐教育也是在弘扬华夏民族的精神与品性,展现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十分必要。高校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能够给学生一个了解、认识民族音乐的机会,学生很可能在一次次的音乐课中爱上民族音乐,并乐此不疲地学习民乐,进而更好地弘扬华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所以,高校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非常正确、非常必要的。
二、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实现分析
(一)摆正中西音乐教学的位置
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是高大、开放、包容的,虽然清朝出现闭关锁国现象,但是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我国音乐几乎一直秉持与其他国家交流、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发展状态。21世纪以来,中西音乐的交融更加频繁,更加和谐。但是,我国学习、吸收西方音乐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民族音乐,应该以民族音乐为主,西方音乐为辅,这种模式才能真正促进我国音乐的发展与提升。一味吸收、学习西方音乐是不能推进民乐繁荣的。过度推崇西方音乐,认为西方音乐优于民乐,则会使得民乐成为附庸,不利于民族音乐的发展,甚至引发民乐的消亡。所以,必须摆正中西音乐教学的位置,更加重视民族音乐教育。
纵观我国高校几十年来的音乐教育,不论是各大音乐学院还是其他高校中的音乐课程,都遇到了如何摆正中西音乐位置的问题。个别时期,一些院校对中西音乐有些迷惘,同时,西方音乐正盛时期,一些院校也大力推崇西方音乐教学,出现有偏误的现象。高校音乐教育要使我国的青年一代树立起中华本土音乐是主体的观念。但这样并不代表中国排斥西方音乐。高校必须要青年一代深深地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价值,使得青年一代不能崇洋媚外、顾此失彼。总之,高校学生要在一次次的民乐学习中传承中华民族音乐的薪火,并将其发扬光大。
(二)以生活为师,重视口头传承,确保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
根据调查,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方式大致分为书面、口头、乐器传播三种。而高校进行民乐教学时往往采用书面教学,教学生识五线谱和简谱,但这种书面的音乐不能完全反映民族音乐的优美与高雅,更体现不出民族音乐的气韵,久而久之,高校音乐教学只把形与骨传给了下一代,却丢失了民族音乐的灵魂。这种缺乏特有音色的书面乐谱再经过一代代的视唱,会将民族音乐的独有音色消磨殆尽,也将会缺少灵魂,难以打动人,甚至会使得国人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衰减,最终民族音乐走向落寞。所以,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必须打开新局面,以生活为师,不再单单传授乐谱,而是更重视口头传授,高校也可邀请民间艺人,因为民间艺人自小学习民族音乐,受西方音乐的影响较少,其民族音乐也保存得较为完整,他们能把民族音乐的魅力更好地传给青年学生。
(三)开设更多的少数民族乐器、声乐专业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往往开设有众多艺术高校,这些地区往往更加重视本民族传统音乐教学,并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程。例如贵州大学就把苗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的各种乐器、声乐形式作为其艺术学院的一个专业,这样提高了民族音乐传承的专业性,更加严谨。西藏大学也开设了一个专业,专门为学生传授藏族的各种乐器、乐谱,使得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更加完整。
上一篇:浅论声与情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意义
下一篇:用大众传播手段助推民族艺术的保护与传承